08:59
早盘开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跌多涨少,SC原油、PX、瓶片、玻璃、短纤、集运欧线、橡胶、焦炭、工业硅跌超1%。涨幅方面,烧碱涨近1%。
08:59
台湾证交所加权股价指数开盘变动不大,报25,794.66。
08:56
【装机规模占全球40%以上 中国引领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日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了《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这一报告的发布地点选择在中国,从技术和成本两个角度梳理了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研判了未来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储能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应用市场,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08:56
【海泰科:公司为国内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进行的配套开发项目正有序推进】海泰科9月19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为国内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进行的配套开发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相关产品尚未进入验收阶段。
08:54
【四川将建“算力超市” 2027年全省算力基本实现统一调度、高效使用】近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办公室(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算力高效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到,到2027年,全省算力基本实现统一调度、高效使用,总规模达到40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在现有算力规模的基础上翻一倍。同时提出智能算力占比不低于60%、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0%、各城市之间网络时延低于3毫秒等要求,让算力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08:53
【中国科学家团队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 “神经蚯蚓”改写接口规则】“脑机接口”怎么长期植入?能否柔性移动?前天,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东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文:《面向动态生物电子学的可移动长期植入软纤维》(A movable long-term implantable soft microfibre for dynamic bioelectronics)。这一重大突破宣告,中国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发出智能纤维——“神经蚯蚓”,可在体内自由游走,大面积、跨区域精准监测神经电信号及组织微小形变。“这一平台成功实现了神经接口在大脑与肌肉系统中的可控导航,以及动态实时、长时域的神经电信号和生物力学信号监测。”作为项目战略指导专家,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介绍,该研究提出了“活性”纤维神经的概念,并创制了一种仿地球蠕虫结构、与生物组织力学高度匹配、可拉伸和可移动的在体神经接口纤维平台。
08:50
【上海首创60K大丝束碳纤维】昨天,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在上海发布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该产品为国内首创,有效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至此,上海拥有24K、48K、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的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碳纤维广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领域。长期以来,中国的碳纤维发展主要是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上海石化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完成60K大丝束碳纤维从原丝制备到氧化炭化全流程“通关”,实现工业化试生产,成为国内首家能生产60K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08:50
英伟达表示将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后,三星电子股价下跌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