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互动 满意度调查 意见反馈

快讯 全球最hot资讯滚动播报

  • 2025-01-26
  • 07:32
    【核电站高铁有了新股东 民营企业入股核电站高铁】新年伊始,各地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步伐挺进新领域。截至目前,去年国家核准的五个核电项目(中核江苏徐圩一期工程、中广核广东陆丰一期工程、山东招远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广西白龙一期工程),全部引入了民间资本,共吸引了10家民营企业参与,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眼下,核电新政策正在加速落地。 作为国内民资控股的第一条高铁,不久前,首趟“乐游长三角·诗路杭绍台”品牌旅游列车G9437次正式开通运营,杭绍台公司利用杭台高铁和浙东唐诗之路重叠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客流。沿线的嵊州、新昌、天台等地纷纷也拿出旅游资源,与企业商定文旅方案。
    放大
    分享到:
  • 07:31
    【法国南部发生持刀袭击事件 至少2人受伤】记者当地时间1月25日获悉,当天傍晚,位于法国南部沃克吕兹省的一家购物中心发生一起持刀袭击事件。一名男子在这家购物中心持刀袭击数人,造成至少2人受伤。肇事者在事发后被警方逮捕并拘留。据悉,他此前因极端化倾向以及精神疾病被监视。法国国家反恐部门已介入调查。
    放大
    分享到:
  • 07:31
    【上海消费券发放新模式:不用抢券,到店购买即可直接立减】昨天,上海消费券发放新模式在五角场合生汇商场率先试点。消费者不用抢券,到店购买即可直接立减,优惠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消费券精准触达,破解传统发放痛点,靠的是上海一款全新数字大模型。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建设工程管理处处长杨晰峰介绍,这是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建设的首个落地场景,未来将在全市其他商场、商业空间推广使用,激发深层消费潜力。
    放大
    分享到:
  • 07:29
    【寒潮蓝色预警:未来两天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江南南部至贵州南部和云南北部一带】中央气象台1月26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寒潮影响,1月26日至27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明显大风降温天气,27日和28日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江南南部至贵州南部和云南北部一带。预计,1月26日08时至28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云南中东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10℃,其中,内蒙古中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
    放大
    分享到:
  • 07:24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备案交易近100亿元】日前,2025北京数据交易成果报告会在京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上架数据产品超3000个。会上,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流通交易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朝阳区数据要素产业园举行开园仪式。
    放大
    分享到:
  • 07:21
    【DNA纳米机器人可改造人造细胞】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可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能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
    放大
    分享到:
  • 07:20
    【北京城区已下雪】截至26日07时,全市平均降雪量0.3毫米,城区平均0.0毫米;最大降雪量出现在平谷老泉口,3.6毫米;最近一小时(06-07时)最大降雪量为房山长沟,1.5毫米。
    放大
    分享到:
  • 07:19
    【研究:流行减重药获益与风险共存】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观察性研究,科学家对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健康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是42种健康风险下降以及19种健康风险上升。 GLP-1RA在过去几年里因宣称具有减重效果而广为流行。人们也在研究GLP-1RA的更广泛疗效,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骨关节炎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但一些不良事件如自杀倾向和胃肠道问题也有所报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GLP-1RA的健康获益和风险。
    放大
    分享到:
  • 07:17
    【巨型里德伯原子“化身”量子温度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利用一种巨大的里德伯原子,研制出新型量子温度计。通过监测这些巨大原子与环境中热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获得了非常精确的温度测量结果。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研究》杂志。
    放大
    分享到:
  • 07:17
    【广东: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推广绿色建材、绿色建造,推动既有建筑节能低碳化改造。逐年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加强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开展多层次碳达峰试点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放大
    分享到: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