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互动 满意度调查 意见反馈

点掌投教小知识之保险,应该怎么保?

发布人: 点掌投教基地 发布时间: 2019-10-25 15:30:03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是保监会在2014年提出来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对这句话产生过共鸣?很多人认为,保险可有可无,买不买都行。

但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人们普遍认为,买保险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已经把买保险列为家庭必要的开支当中。为什么东西方对保险的认可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那么,保险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其实保险的本质就是互助和保障。互助就是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帮助。保险更是一种契约式互助,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公平,经济,高效。
保险是最古老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保险合约中,被保险人支付一个固定保费给保险人,前者获得保证:在指定时期内,后者对特定事件或事件组,造成的任何损失给予一定补偿。
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就已经萌生了保险意识的萌芽。到了公元前1792年左右,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而现代意义的保险,则源于海上借贷。到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冒险借贷,冒险借贷的利息类似于今天的保险费,但因其高额利息被教会禁止而衰落。1384年,比萨出现世界上第一张保险单,现代保险制度从此诞生。
保险从萌芽时期的互助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冒险借贷,发展到海上保险合约,发展到海上保险、火灾保险、人寿保险和其他保险,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保险。
这听起来或许很复杂,那我们就用一个小故事,来轻松地理解,什么是保险,不同种类的保险又是如何诞生的吧?
话说有一家艺术品连锁店开业了,总共招聘了 100 个店长,签约 20 年。每个店里的艺术品都非常昂贵,均价 5 万元。店长们的平均工资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面对单价 5 万的艺术品,多少有点紧张,万一打碎了一个艺术品,高额的赔偿可能会让他们倾家荡产。所有的店长们小心翼翼地经营了几年,可是每年难免还是会打碎几个艺术品。为此大家忧心重重,深怕下一个倒霉蛋就是自己,干活的积极性都少了很多,想着不干活打碎艺术品的概率就小一些。
终于,公司来了一位聪明的总经理,很快这位总经理就召集了所有的店长来开会,他告诉大家,他有了一个好办法来解决大家的难题,那就是每位店长都交个份子钱,以后谁家店里万一打碎了艺术品,就从这笔份子钱中拿钱赔偿。这样大家的风险就都减小了。
店长们还是很疑惑,心想需要缴纳多少份子钱呢?
总经理说:" 根据统计,你们每年平均打碎 3 个艺术品,平均损失 15 万,均摊到每个人就是 1500 元 "。这些钱谁来管理呢?总经理找了理财专家来管理,根据市场行情,雇佣理财专家大概一年要 5 万元,平摊到每个人就是 500 元。1500+500=2000 元。大家想了想,每年交 2000 元,可以换一年的平安,解决后顾之忧后,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光收入增加都不止这一点,大家纷纷同意了。
同样地,我们把打碎艺术品看做保险中的出险概率,把理财专家的雇佣费用,看做是保险产品中的预定费用,两者相加,就是保费了。短期消费型保险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接着来看看故事的发展吧。话说大半年过去了,竟然还没有人打碎艺术品,终于,有一位店长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找到总经理说理去了。店长觉得,自己交了份子钱,但是艺术品并没有被打碎,感觉吃了亏。总经理说,但如果你不交这笔份子钱,但万一你打碎了店里的艺术品,就要自己承担损失。店长感到左右为难,一边觉得每年 2000元万一不打碎艺术品吃了亏,一边又觉得万一发生风险自己承担不起。
总经理一眼看出了店长的顾虑,说道:" 或许你可以这样,每年多交2000元,也就是交 4000 元,其中2000 元用来保障,剩下的 2000元我让理财专家用来做投资的话,只要收益达到 6.22%,20 年后就能回本。你今后二十年每年都交 4000 元,如果 20 年内,没有打碎艺术品,累计交的 8 万元最后都返还给你;但有一个条件是,这 20 年得连续交,中途不能把份子钱取出来,否则要算你违约。"
店长一听,觉得自己怎么样也不会吃亏,一口承诺:" 没问题 "
如此一来,这就是返还型储蓄保险了。
这一年交了4000元的店长果然没有打碎艺术品,看见其他店长都损失了 2000 元,他不禁得意了起来。还偷偷把自己的方法告诉了关系好的店长们。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的人,于是纷纷都交了4000 元。总经理也很乐意,第二年总共收了 40 万元的份子钱,他留下 15 万元作为可能赔付摔碎艺术品的准备金,5 万元付理财专家的工资,剩下 20 万元就让理财专家继续去投资了。
这一年市场还不错,投资回报率达到了 10%(利差益,预定利率 6.2%),而且这一年店长们的艺术品也只打碎了 2 个(死差益),雇佣的理财专家也只花了 4 万(费差益)。到了年底,反而还赚了 6.76 万。听说了这个事情,店长们又不高兴了,他们找到总经理说,原来你用我们的钱去赚了那么多钱,却不分给我们,太不公平了。
总经理想了想说:" 我赚钱是靠自己的脑力和体力,是我应得的。要不这样吧,你再多交点,每年 8000 元(分红险),二十年后我不仅还你 16 万本金,还每年把盈利的 70% 分给你如何?店长们一听,觉得这样更划算,于是纷纷交了 8000 元。"
如此一来,分红险就这么诞生了。
这一年恰逢股市大涨,总经理赚了很多,到了年终,店长们一看自己的帐户,非但没有像最开始损失 2000 元,反而还多了几百块钱的红利。于是总经理鼓动大家说,你们看,我的投资做的这么好,大家不如把自己不急用的钱都给我吧,除了扣除 1500 元的赔偿准备金,500 元的理财专家的管理费用,其余多给我的钱我帮你们运作,我每个月给你们结算利息,而且是利滚利。
也有店长担心风险,问道" 那如果投资亏了怎么办?" " 放心吧,我给你们承诺月利率为正,年利率一定在 2.5% 以上。"总经理回答道。众人一盘算,我们哪里懂什么投资运作,理财专家很擅长,交给他放心!于是众人你 1 万,他 2 万都交了出来。
万能险就这么诞生了。
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店长,大家纷纷向他解释这个项目的吸引力,劝他多拿一点钱出来。新店长听得云里雾里,赶紧回家问懂理财的太太。他的太太说:" 交 2000 块钱保障你的事业安全就可以了,其他钱交给我打理,咱们制定一个适合咱们自己的家庭投资组合,比他们强多了。"
故事就讲到这里,故事虽简单,却包含大量的保险
知识。
咱们买保险交的钱去哪了呢?保费 = 保障成本 + 管理费 + 用来投资的钱;而保险公司又是怎么赚钱的呢?保险公司利润 = 死差益 + 费差益 + 利差益。
无论我们购买的是消费型险,还是返还型、分红、万能,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费用都是被消费掉的,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红、付息,其实是拿我们的钱去投资,再把投资的收益再分配给我们。
在这个故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店长们的关注点也在改变,开始只关注保障,后来关注的是保本,最后开始关注收益,越来越忽视保险的本质。故事里的店长们为了能返还本金,宁愿每年多付出了几倍的保费;最后为了能获得收益,把闲散的钱都交保费了。店长们贪图保险的收益,但其实保险公司的投资是相对偏保守的,收益必然要低于大多数投资品种。这就导致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保费交了不少,保额依然不足。所以建议大家买保险的时候要明确这样一个核心本质,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
其实,保险,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误区一:保险,还分红?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解答:保险并不是投资,分红只是附加部分。你永远算不赢精算师!保险的本质之一在于保障,更看重的是风险发生后的补偿性;投资的本质在于潜在的收益,更看重的是投资过后的改善性。
误区二:给家人保险,是我爱他们的表现!
解答:在绝大多数的家庭中,最需要保障的,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在一般的家庭构成中,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也有爸爸、妈妈等家庭支柱;还有需要养育的孩子。其实,保险最大的作用,是当家庭遭遇变故,生活质量不会下降。因此,最应该投保的,是为家里带来最大贡献的家庭经济支柱。
误区三:每次坐飞机我都买保险,这样就够啦!
解答:保险的种类很多,我们要做好规划和保障顺序。
一般而言,保险保障顺序依次是:医疗补充 > 重疾 > 意外 > 身故 > 储蓄分红。
医疗补充类的保险,可以覆盖医保以外的费用,进行足额保障;
重大疾病类的保险,可以在突发重大疾病时,进行赔付并保障治疗和后期生活所需要的支出花费。
意外保险,可以在突发意外事件时,保障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意外变故而大幅下降。
身故保险,可以帮助在投保人身故后,保障家人继续的生活需求,并且在合理规划后,可以提前安排遗产分配。
储蓄分红型保险,相对其他种类的保险而言,保额较低、保费较高,保障相对也少一些,但是可以起到强制储蓄的功效。
误区四:每次买多少保额,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解答:保险的保额计算非常重要,需要经过严密的测算。比如,医疗补充类的保险,需要计算满足基本治疗费用的额度,来确定保额;重大疾病类的保险,则更需要额外考虑病后生活和恢复部分的费用,来确定保额;意外保险,在考虑家庭后期生活的同时,也需要额外考虑家庭负债部分的额度,并增加到保额里;身故保险,则要着重考虑家庭成员学习和生活部分的支出需求,来确定保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