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互动 满意度调查 意见反馈

潘新华:“飞乐音响”发行第一张股票的故事

发布人: 点掌投教基地 发布时间: 2022-08-18 15:04:49

       潘新华是在1981年10月考进即将于1982年复刊的新民晚报当记者,他认为记者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新闻是为历史打草稿,记者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员。记者写好的稿件有些随着岁月的变化烟消云散,而有些留下来成为了记忆,所以记者也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https://file3.aniu.tv/G001/M00/0D/5F/ooYBAGL940mAE_tWAAOGWsd_IMs800.jpg

       做记者的动力

       潘新华曾获得韬奋新闻奖,奖项名称因著名记者邹韬奋先生而命名,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邹韬奋是一位伟大的新闻出版工作者,茅盾先生曾评价他,永远年轻,保持天真。优秀的前辈给潘新华这样的新闻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让他充满动力。

       潘新华还记得朱镕基考察上海市杨浦区中原住宅区的时候,市长视察开车前大声问“新民晚报记者来了吗”,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也给媒体记者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同时上海街头巷尾从市长到市民都会看报纸,读者的鼓励也给他们强烈持久的激励。即使现在获取新闻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新闻的力量依然存在。

       做新闻要严谨

       潘新华作为老一辈报人在对待新闻上有很深的体会,要先声夺人,在新闻的第一时间把事件报道出去;后发制人,在抢不到第一时间时,要在取材的角度上与其他媒体区分;化硬为软,把硬邦邦的题材生动有趣的表达出去;化远为近,把很远的事情拉近到身边等等,这些心得都是潘新华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潘新华认为新闻工作者做事情一定要严谨,时间、地点等要素不能出差错,还有用词和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潘新华举例说,有些媒体报道时会说公司法人被公安拘留了,应该严谨地称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公安拘留了等。

       潘新华称每当有读者的来电或者信件都非常的激动。为了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新民晚报在1993年时办了“夏令热线”,直到今日市民关心的问题都会在这里得到回应;虽然生活有了大变样,但当生活出现问题时,还可以拨通电话,并且事事有回应,真正为市民解决急事难事。

       报道“飞乐音响”第一张股票

       潘新华记得自己写这篇报道时,因为篇幅原因,署名时也没有写下自己的全名,只写了自己的姓氏“潘”。这篇报道也是中国媒体第一个报道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只股票,而相关版面也被中国证券博物馆收入展出,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

https://file3.aniu.tv/G001/M00/0D/5F/ooYBAGL94_SAHRfNAAI9hNdxhqM334.jpg

第一篇关于股票报道

来源:新华晚报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认购股票时,潘新华至今都记得当时自己去采访的情景。在小小的证券营业所里排了长长的队伍,有很多人还是通宵排队,当时他还采访了第一个排队的人,问他为什么愿意承担风险买股票,这位工人回答的是愿意和企业共担命运。

       当时上海市积极探索实行股份制,多项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接连出台,潘新华去市政府会议室旁听市长办公会,会议决定成立是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在改革东风吹拂下,飞乐音响首发股票等许多改革开放新鲜事,很多企业也都全面发展。

       请爱护“上海货”的好名声

       潘新华曾写过一篇《请爱护“上海货”的好名声》获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当时上海抽查了羊毛衫和棉毛衫的产品质量,发现部分产品质量低廉,合格率非常低;还有当时电视机、手表等,质量很多都不合格;但是潘新华将这些全部曝光,还附带了产品名单,公开点名批评,当时也是震惊了新闻界。

       潘新华认为现在的上海货有了更多的进步,从原来的“上海制造”变成了“上海智造”,产品有了新的高度,充满科技感,并且十分先进。

       被问到如果以记者的身份,再写一份关于上海经济的报道会如何书写时,潘新华坦言会写上海经济如今面临的困境,现在国内国外的都有很大的压力,产品品牌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期待上海的品牌可以在国际中有很强的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