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7
【专家预计:四季度相关部门有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专家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双双靠前发力,将撬动可观的投资规模,为扩内需和稳增长提供动力。四季度,相关部门有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中国银河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雅坤表示,下阶段,支持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可能密集落地。从长期看,数据中心和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有望成为增长新抓手,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可撬动的投资规模将更为可观。
07:34
【华泰证券:主动外资年内首次净流入】华泰证券指出,上周市场持续放量上行,资金视角下,我们观察到:1)交易型资金持续净流入市场,上周融资流入超900亿元,活跃度创2016年以来新高;2)6月底以来新发公募持续修复,上周公募基金新发接近200亿份,偏股型权益型基金报会数量超50支,环比均有提升;3)上期主动配置型外资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首次转向净流入,8月初主动型外资在A股的仓位仍位于2021年以来中枢水平,或仍有加仓空间。此外,短期视角下,融资活跃度突破常态化区间、基金仓位小幅回落,净减持规模增加或提示资金面拥挤度环比有所回升。
07:33
【A股限售股解禁一览:8.69亿元市值限售股今日解禁】Wind数据显示,周三(8月27日),共有4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量为3832.96万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为8.69亿元。从解禁量来看,1家公司解禁股数超千万股。源飞宠物、长鸿高科、华测导航解禁量居前,解禁股数分别为3090.51万股、358.2万股、357.25万股。从解禁市值来看,1家公司解禁股数超亿元。源飞宠物、华测导航、长鸿高科解禁市值居前,解禁市值分别为6.78亿元、1.33亿元、5659.56万元。从解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来看,1家公司解禁比例超10%。源飞宠物、长鸿高科、华测导航解禁比例居前,解禁比例分别为16.19%、0.55%、0.45%。
07:32
【美国16岁少年与ChatGPT聊天后自杀,OpenAI及其首席执行官被起诉】美国加州一名16岁少年在接受ChatGPT的自残指导后自杀身亡,其父母周二起诉OpenAI及其CEO萨姆·奥特曼,称该公司在去年推出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GPT-4o版本时故意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这个决定产生了两个结果:OpenAI的估值从860亿美元飙升至3000亿美元,亚当·雷恩自杀身亡。”OpenAI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对瑞恩的去世感到悲伤,并指出ChatGPT包括引导人们拨打危机求助热线等保障措施。这位发言人说:“虽然这些保障措施在共同的、短暂的交流中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时间的互动中,它们有时会变得不那么可靠,因为模型的部分安全培训可能会下降。”他补充说,OpenAI将继续改进其保障措施。
07:32
新加坡交易所日经指数期货开盘上涨170点,报42495点。
07:32
【美“星舰”第十次试飞】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美国中部时间26日18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7时30分)从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实施第十次试飞。此次任务重点目标包括让飞船部署模拟卫星、在太空中进行发动机重新点火测试等。按计划,火箭助推器将落入墨西哥湾区域,不返回发射场。
07:31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在得克萨斯州进行第十次试飞,成功升空。
07:31
【A股股票回购一览:33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8月27日,33家公司共发布33个股票回购相关进展。其中,17家公司首次披露股票回购预案,2家公司回购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2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12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从首次披露回购预案来看,当日共9家公司股票回购预案金额超千万。宏润建设、长盈精密、工大科雅回购预案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3.0亿元、1.0亿元、5000.0万元。从股东大会通过回购预案来看,三鑫医疗、仟源医药回购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100.24万元、28.38万元。从回购实施进展来看,海鸥股份、金力永磁回购金额最高,分别回购4103.37万元、204.62万元。从已完成回购来看,当日共10家公司回购金额超千万。牧原股份、中恒集团、中泰证券已完成回购金额最高,分别回购30.01亿元、3.01亿元、3.0亿元。
07:28
【基金代销半年考:头部独立销售机构业绩分化】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陆续披露,上半年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业绩表现也逐渐清晰。其中,头部代销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60.66%强势领跑;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保持稳健运营;浙江同花顺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等平台面临调整压力。上述情况也进一步勾勒出基金代销市场的竞争格局,显示出行业马太效应愈发突出。
07:26
【5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双增】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记者截稿时,共有10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中57家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占比超过五成。记者注意到,在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少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相关领域,拥抱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