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互动 满意度调查 意见反馈

快讯 全球最hot资讯滚动播报

  • 2025-09-22
  • 03:59
    信件显示: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Ted Cruz敦促特朗普政府支持将飞行员强制退休年龄提高至 67 岁。
    放大
    分享到:
  • 03:54
    【委内瑞拉在西北部沿海地区启动反毒品行动】当地时间9月21日,委内瑞拉国防部长洛佩斯宣布,启动“库马纳戈托200”行动,以清理西北部苏克雷州沿海地区与贩毒集团有关联的组织。洛佩斯指出,在苏克雷州的马库罗、蓬塔和帕里亚等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毗邻地区,存在大量燃料走私、武器弹药走私以及人口贩运活动。应总统马杜罗命令,将向该地区15个市镇部署60支国家武装部队下属快速反应部队,并动用所有海、空、陆军力进行“实弹演习”,以彻底清除任何进行非法活动的恐怖组织和贩毒集团。
    放大
    分享到:
  • 03:43
    【年内超800家私募注销登记 超半数主动离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9月19日,今年以来超800家私募注销登记,其中主动注销登记的管理人数量占比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私募注销登记数量超1200家,但主动注销登记的占比不足35%。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动注销登记私募占比提升,是行业生态持续净化的体现。近年来,随着监管逐步细化,越来越多私募从“不敢违规”转为“不想违规”,私募业自律水平进一步提升。
    放大
    分享到:
  • 03:41
    【量化私募超额收益“熄火”:进化归来还是重蹈覆辙?】据私募排排网统计,8月实现正超额收益的指增策略私募产品占比不足两成。截至9月12日,近一个月来量化私募明显跑输主观私募,似乎抱团小盘股后的量化业绩“变脸”正在重演。回看2024年,市场风格切换下,量化私募业绩经历了两次大幅回撤,全年的管理规模几乎腰斩。在业内人士看来,有了2024年的前车之鉴,今年量化私募普遍进行杠杆压降以及风格暴露限制,重蹈覆辙大概率不会发生。但如何穿越周期,提升策略的长期市场适应性,依然值得量化私募深思。
    放大
    分享到:
  • 03:33
    【发行窗口步入“理想期” 浮息债市场发行量倍增】在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利率风险管理需求上升及政策推动下,国内浮息债发行显著回暖。截至9月20日,今年浮息债发行数为97只,发行规模已达2755.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3.5%。其中,政策性银行债占比超过八成,商业银行债及次级债券自6月重启发行以来累计发行389亿元。业内预计,未来浮息债发行将逐步常态化,期限结构向中长端延伸,在利率波动环境中的防御性投资价值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须关注利率周期变化对发行节奏的影响。
    放大
    分享到:
  • 03:33
    【一场AI与离岸人民币的“双向奔赴” 科技巨头扎堆发行点心债】点心债(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正成为境内科技企业境外募资的重要选择。近日,腾讯、百度、美团等相继发行或计划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这不仅可以较低成本满足AI和云计算等巨额资本开支需求,也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注入新活力。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趋势或将重塑科技企业融资版图,并在丰富人民币资产供给的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放大
    分享到:
  • 03:32
    【“满屏皆AAA” 信用债市场分层功能亟待重塑】2025年1月到8月,我国新发一般公司债中AAA级占比已达85%,远高于2016年的40%。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并非评级虚高,而是国企成为债券发行主要主体、投资端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高评级过度集中,业内人士表示,有可能会削弱信用评级在风险识别和定价中的作用,导致信用利差不断压缩,从而驱动信用债市场从“持有到期”向“波段交易”转向。市场各方呼吁,应加快高区分度评级体系建设,培育多层次投资者结构,推动评级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以重塑信用债市场的分层功能。
    放大
    分享到:
  • 03:31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22日03时20分在台湾南投县(北纬23.74度,东经120.94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放大
    分享到:
  • 03:21
    【伊朗外长启程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当地时间21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表示,伊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已率领代表团启程前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伊朗将与德国、法国、英国三个国家在纽约举行外长级谈判,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将出席。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谈判将于22日或23日举行。同日,伊朗总统政治顾问迈赫迪·萨纳伊表示,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3日将前往纽约,并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
    放大
    分享到:
  • 03:16
    【公募费率改革影响债基投资银行理财“喜忧参半”】伴随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正式落地,公募债基“7日免赎”成为历史,短期赎回成本将提升,这对于大量配置债券的银行理财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银行理财公司“喜”的是相比于债基,理财产品不收赎回费,流动性优势凸显;“忧”的则是自身投资债基交易成本提高,原来高频申赎债基的操作行不通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模式,将从“短期套利,流动性对冲”转向“长期持有,工具化使用”。叠加低利率环境,加强权益投资以增厚收益对于银行理财公司而言愈发重要。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强自身权益投资能力或与公募机构合作,增强产品的收益稳定性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放大
    分享到: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