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8
【最高判处6个月监禁 荷兰法院对以色列球迷遇袭事件作出裁决】当地时间12月2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法院对“以色列球迷在荷兰首都街头遇袭”作出裁决。五名被告均为荷兰居民,年龄在19岁至32岁之间,被指控犯有公共暴力、盗窃和袭击罪,法院最高判处其中一名男子六个月监禁。当地时间11月7日夜间,以色列球迷在阿姆斯特丹街头遭到巴勒斯坦支持者的暴力袭击。袭击导致5人入院,20人受轻伤。超百人被拘留。
00:57
国际铜夜盘收涨0.23%,沪铜收涨0.18%,沪铝收涨0.18%,沪锌收涨0.96%,沪铅收跌0.40%,沪镍收涨0.78%,沪锡收涨0.73%。氧化铝夜盘收跌1.48%。不锈钢夜盘收涨0.15%。
00:57
【10亿美元到账 乌称收到首笔来自美国的俄被冻结资产收益】当地时间12月24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乌方已收到首笔来自美国的利用俄罗斯被冻结海外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支付的款项,金额为10亿美元。
00:56
【展望2025年可转债市场:估值修复在望 投资机遇可期】 作为较为复杂的金融品种,可转债兼具债券与股票的双重特性,凭借其“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今年以来,受正股市场向好行情带动,可转债的交投持续活跃。截至12月24日,可转债市场成交额及成交量均已超去年同期及全年水平,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市场活力。展望2025年,券商分析师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正股弹性与债市流动性宽松环境有望对可转债估值形成支撑。同时,供需偏紧格局下可转债稀缺性或带来估值向上定价,整体而言可转债上涨行情值得期待。
00:55
也门武装部队发射了一枚超音速弹道导弹,目标是特拉维夫的一处军事基地。
00:49
【今年2126家A股公司斥资逾1600亿元实施回购】2024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下,A股市场回购规模持续扩大,回购金额屡创新高。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今年已有2126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合计回购金额约1636.75亿元。其中,406家公司已回购超过1亿元,12家公司已回购超过10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等板块的上市公司表现尤为亮眼,成为回购市场的主力军。
00:48
【供需两端显著增长 算力产业迸发澎湃动能】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算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政策也进一步为算力产业赋能升级,2023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成为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计算的重要指导文件。调研发现,一年来,算力资源的布局与调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算力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活动也愈发活跃,算力市场的供需两端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00:47
【政策鼓励引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交通运输市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交通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研究长期融资工具支持交通运输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设立多式联运、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等产业投资基金。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结构和生态日益完善,各类资本工具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显著。一方面,多元化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搭建起便捷高效的融资桥梁,极大缓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掣肘问题;另一方面,资本工具凭借灵活的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
00:47
【货币政策灵活精准 创新工具助推资本市场稳步向好】2024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展现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增强,给市场注入了坚定的信心与蓬勃的活力,更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2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定调我国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的积极信号,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适度宽松”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也体现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与总体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
00:41
【工会称星巴克罢工将在平安夜扩大到300多家美国门店】星巴克工会表示,星巴克的罢工将于周二扩大到300多家美国门店,预计将有5000多名工人在为期五天的罢工于平安夜晚些时候结束前离开工作岗位。星巴克在全美经营着1万多家公司经营的门店,该公司表示,98%的门店仍在营业,约170家门店在周二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