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3
【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演变 多家车企驶入AI赛道】 在汽车产业发展变革进入高潮的2025年,AI技术正成为车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锚点。近日,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多家知名车企携最新AI技术参展,向外界展示了“AI+汽车”的无限可能。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汽车行业中,头部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体验已经变得相对趋同,难以在市场中展现出独特的差异化和领先优势。面对这一现状,整个行业都在热切期盼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技术涌现,为汽车行业带来更为显著和可观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AI技术逐渐成为车企眼中的“宠儿”。
07:42
【中信建投:一季度进入货币宽松窗口期,关注央行降准降息可能性】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发布报告称,一季度进入货币宽松窗口期,关注央行降准降息可能性,有望带动资金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短期内也要关注资金面边际收敛以及波动增大的可能性。目前银行间超储规模低于季节性水平,主要源于央行投放逆回购规模偏少、年末政府债发行、四季度降准落空等因素。预计1月资金面有小幅收敛可能,但无大幅收紧基础,关注地方债发行、银行开门红、央行态度、大行负债端压力情况。
07:41
本周有309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9950亿元1年期MLF到期。
07:40
【碳交易年度成绩单:市场活跃度提升,多家企业获收益】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顺利完成,2024年成交额逾180亿元,创上线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多家企业披露碳配额清缴情况,部分企业通过出售碳配额获得收益。此外,证监会近日批复,新增8家可通过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证券公司,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07:39
【经济日报:打好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提振消费】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处于潜力释放、品质升级、方式变革的关键时期。从消费潜力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约为40%,相较于发达经济体仍有10个至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从品质升级看,消费市场呈现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的发展态势;从消费方式变革看,线上线下联动、多元化场景消费逐步成为主要方式。消费是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受生产、分配、流通等因素影响,我国当前消费市场存在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增强、体制机制障碍尚需破除、消费潜力有待挖掘等问题。全方位提振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锚定好重点领域,把握好关键环节,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打好政策“组合拳”。
07:37
【强生探讨竞购生物制药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 知情人士称,强生公司正在探索收购一家生物制药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根据LSEG的数据,Intra-Cellular的市值约为100亿美元。知情人士称,谈判仍在进行中,交易还不确定,并补充说还可能出现其他潜在的收购者。
07:35
【美债收益率突破5% 市值已增18万亿美元的美股或面临下意识抛售】 美国股市多年来的涨势似乎势不可挡,标普500指数从2023年初到2024年底飙升50%以上,市值增加18万亿美元。然而,现在华尔街看到了最终会破坏这一涨势的因素:美国国债收益率超过5%。几个月来,股票交易员一直不在意来自债市的警告,他们更加看重当选总统特朗普承诺的减税和人工智能(AI)看似无限的可能性。但上周,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至不祥的里程碑,股价也随之下跌,外界才开始关注这一风险。2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三一度突破5%,周五触及2023年11月2日以来的最高水准。同时,30年期美国国债周五短暂突破5%,升至2023年10月31日以来的最高水准。这些收益率自9月中旬以来约上升100个基点,当时美联储开始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之后这段期间共下调100个基点。“这很不寻常,”Neuberger Berman多资产策略联合投资长Jeff Blazek谈到了宽松周期最初几个月债券收益率的急升。他补充说,过去30年来,在美联储启动一系列降息后的几个月里,中期和长期收益率一直相对持平或小幅走高。“如果10年期收益率升至5%,人们会下意识地抛售股票,”Janus Henderson的全球解决方案主管Matt Peron说。“这样的事件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束,在此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会下跌10%。”
07:34
贝恩资本将对澳大利亚Insignia的收购出价提高至18亿美元。
07:34
原油期货升至81.36美元/桶,为8月下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07:33
【今年首批地方债今日发行】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即将开始发行。根据湖北省财政厅、青岛市财政局发布的有关通知,湖北、青岛两地将于1月13日发行专项债券,这是今年最先发行的地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