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日本半导体板块集体上涨,ADVANTEST涨近5%,DISCO涨超2%,瑞萨电子涨逾1%。
08:25
【中信证券:医美供需共振加速空间扩容,经营能力差异推动行业格局演变】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医美行业兼具医药和消费双重属性,医药属性具强产品驱动特征,而消费属性具高经营能力要求,医美肉毒素赛道亦受医药和消费双重属性影响:1)渗透率提升、合规替代提速、适应症延伸,带来医美肉毒素高需求,伴随近期供给扩容,行业规模迎高成长;2)产品创新迭代慢,通过营销打造品牌壁垒、直销赋能医生并加强管控,提升产品竞争力。近期我国多款医美肉毒素获批,低价产品推新有望推升渗透率,强运营能力企业入局或推动格局演变。
08:23
【国泰君安:关注家电行业三条投资主线】国泰君安研报指出,1)复盘2024:家电行业内销品类分化,外销整体稳健。2)展望2025:寄望内需政策,持续看好出海龙头。补贴政策仍是决定内需水平的关键,出海持续看好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3)多重主题发酵,关注并购成长。AI+对产品定义的影响、现金充裕条件下依靠并购实现成长目标以及对于规避出海风险,拓宽赛道的愿景,共同成为家电行业或迎来收并购浪潮的理由。4)看好家电行业龙头,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持续看好以旧换新+出海逻辑加持之下的龙头企业;2)纯内需的行业,关注企业的拐点来临;3)适度关注潜在主题发酵,如AI+智能化以及可关注国企改革,和并购成长类。
08:23
【第十批国采正式开启 涉及企业和品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于今日上午8点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展园路398号现场正式接受企业申报材料,本次集采涉及62个品种和263个品规,涉及企业和品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既有33家企业竞争9家入围资格的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也有多个品种是在公立医院市场十亿级的品种,例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拉氧头孢注射剂、哌拉西林注射剂、复方α-酮酸口服常释剂型、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阿司匹林口服常释剂型,在去年的样本医院销售规模均超过20亿元。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正大天晴携多个品种参与。注:根据此前发布的第十批国采文件,第十批国采规则变动较多,例如取消50%价格降幅的保护机制,增加1.8倍熔断复活机制,且B证企业数量影响最后入围企业数量。
08:23
【北交所前11月新股发行规模同比降近七成 七成新股首日涨超100%】 统计显示,2024年1—11月,北交所共有20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金额约41.75亿元,同比下降近七成。新股规模普遍较小,募资不足2亿元的新股占总新股数量的65%。七成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涨超100%。其中,铜冠矿建在上市首日股价上涨731.41%,胜业电气、科力股份、万源通首日股价上涨超300%。承销商方面,2024年前11月中信建投证券主承销的项目数量居前,项目合计规模约6.99亿元,第一创业证券、民生证券紧随其后。
08:22
市场消息:韩国总统尹锡悦可能会发布录制好的公开讲话。
08:21
【国泰君安:人形机器人带来的远期增量“期权”有望助力稀土板块估值抬升】国泰君安在展望2025年度稀土板块策略时表示,市场此前预期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核心需求动力增速的放缓,稀土市场需求面临增速下滑压力。但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单车耗磁材上升、风电需求转暖仍有望支撑需求增长基本盘,2024年开始落地的设备更新需求有望成为稀土需求新动力。而供给方面,国内供给有序格局已成,海外规划增量多但实际放量缓慢,供给端约束持续。另外人形机器人带来的远期增量“期权”亦有望助力板块估值抬升。
08:20
【港股公告汇总】
小菜园:拟全球发售约1.01亿股股份,预计12月20日上市
BOSS直聘-W:第三季度经营利润增加26.5%,月活跃用户增加30%
北京汽车:北汽投及现代汽车按比例向北京现代注资10.95亿美元
中国太保:太平洋人寿保险1至11月保费收入2288.42亿元,同比增长2.2%
香港科技探索:11月订单总商品交易额达6.87亿港元
澳博控股:拟5.46亿元收购珠海市横琴新区物业
新质数字科技:拟折让约7.89%配售最多8亿股,净筹5.3亿港元
马可数字科技:拟折让约15.38%配发合共2.12亿股 筹资2.1亿港元
MONGOL MINING:拟斥资2050万美元收购蒙古国铜矿勘探公司,拓展多元化矿产业务
中广核新能源:11月完成发电量1360.8吉瓦时,同比减少18%
08:17
【兴业证券建筑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内外共振,看好化债和“一带一路”行业】兴业证券研报表示,建筑行业2024年面临一定压力,在化债政策的推动下,预计2025年基建投资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板块行情回顾及展望:央国企及设计板块领涨,超额收益明显。主线一:化债有望驱动建筑央企经营质量改善。1)本次化债的驱动力度和作用方式,可以类比于2014年“一带一路”行情和2016年的PPP行情,政策自上而下驱动。2)机构对建筑央企的持仓较低,建筑央企的估值也处于历史中枢偏下的位置。3)此次化债力度空前,将有助于央企实现EPS和PE的双重提升。主线二:“一带一路”有望加速推进,利好国际工程企业。“一带一路”市场加速扩容,国际工程企业有望加速出海,业绩、估值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