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法拉第未来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贾跃亭发布每周投资者更新:法拉第未来任命克里斯·尼克松·考克斯为全球战略顾问,以加速 “人工智能 + 加密货币” 战略的全球扩张。
08:27
【北交所首次披露信披评价结果,48家公司评级为A】10月31日,北交所首次对外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总体优良率高达86.2%。在参与评价的262家公司中,48家获评A类(优秀),近八成公司因现金分红、回购等积极回报投资者行为获得“加分”。业内人士表示,评价结果或将与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行为挂钩,建立起强有力的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
08:27
【敏实集团:附属公司获得AI服务器液冷产品订单】敏实集团11月3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附属公司精确实业已于近期自一间台湾AI服务器厂商获得订单,据此精确实业将按照客户规格要求进行AI服务器浸没式液冷柜的设计、开发及生产。截至本公告日期,精确实业已通过该客户针对浸没式液冷柜的技术验证。相关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11月中旬开始分批交付。此外,截至公告日期,集团亦已通过另一间台湾AI服务器液冷系统厂商的分水器技术验证,并获取相关订单,首批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底前进行交付。公司获悉,上述产品的最终客户为全球性半导体企业。为满足上述订单之交付以及未来潜在订单之需求,集团已与福曼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以共同拓展AI服务器液冷系统相关业务,并已于嘉兴建设相关生产工厂。截至本公告日期,该生产工厂已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底达到大批量生产水平。
08:27
【中信证券:量子计算市场有望于2028~2030年迎来高速发展 建议持续关注量子科技行业】中信证券研报称,量子科技在处理特定问题时相比经典信息工具有巨大优势,下游可应用于计算、通信、测量等领域。2025年10月,量子科技接连斩获“诺贝尔奖”及《Nature》封面,此前2024年11月,谷歌推出量子芯片Willow,拥有105个物理量子比特,实现多项性能突破;我国亦于2025年3月推出“祖冲之三号”,性能对标willow。我国在“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布局中,将量子科技排在首位,高度重视其产业化发展。目前量子通信率先产业化落地,其中龙头企业领跑行业。量子计算市场有望于2028~2030年迎来高速发展,我们建议持续关注量子科技行业。
08:26
【六氟磷酸锂价格突破10万元/吨,行业企业迎市场机遇】经过价格深度调整后,六氟磷酸锂走出低谷,今年10月份,迎来一波快速拉升的行情。数据显示,10月31日六氟磷酸锂报10.75万元/吨,相较9月30日的6.10万元/吨,涨幅达到76.23%。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上涨与市场需求提升、库存降低密切相关,六氟磷酸锂生产企业将直接受益于价格上行。”(证券日报)
08:26
【中信证券:建议继续关注热度较高的科技方向,端侧AI预计成为新的催化线索】中信证券研报称,随着四中全会顺利闭幕,“十五五”规划思路已经清晰,以及中美重新开始经贸磋商,内外两大关键事件博弈结束。在上证突破4000点和三季报披露完成后,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到业绩驱动的结构市。我们建议,可以关注有色、新能源等有景气度延续且估值不算贵的右侧品种,这也基本符合政策高度强化的产业链安全方向,中国的稀缺资源和优质产能不能被贱卖,应该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利润优势。我们也建议继续关注热度较高的科技方向,端侧AI预计成为新的催化线索。此外,我们也发掘了券商、创新药、物流等个股机会。
08:25
【多因素共振 半导体产业链三季度业绩释放】随着A股2025年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半导体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同花顺数据统计,除华虹公司、中芯国际两家“A+H”上市公司将于11月初披露三季度业绩外,截至10月31日,以申万行业分类,A股共有164家半导体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107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包括扭亏为盈公司),占比65.24%。从算力芯片设计到存储,再到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AI“含金量”成为衡量业绩的核心标准之一。A股相关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普遍亮眼,多数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印证了新一轮由AI开启的景气周期正加速到来。
08:25
【中信证券:建议围绕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中企出海、端侧AI三个方向继续布局】中信证券研报称,同样是4000点,当前的指数成色明显优于2015年同期,且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当时,并无必要过度关注指数点位本身。随着四中全会结束、中美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季报披露完毕,往后看,结构性机会仍存,择时重要性有限,建议围绕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中企出海、端侧AI三个方向继续布局,短期可以关注三季报后出现的几个阶段性超跌反弹线索。
08:24
【具身智能机器人:真实数据筑基,具身商业新引擎】随着全国各地数采工厂的拔地而起,对于具身智能数据匮乏的现状,我国具身智能产业链已经交出了独特的答卷——以真实数据为底、构筑模型训练长期优势。在此过程中,数据要素的循环流通不仅使得下游模型开发者得到了持续的语料,也使上游整机厂得到了“半商业化”阶段时期的订单出口。尤其相比于海外昂贵的用工成本,国内实现数据采集规模化的潜能更为充分,数据积累有望成为国内具身智能产业的宝贵资产。我们看好具身模型进一步成为产业发展的焦点,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度,建议重点关注在数据要素、模型训练及本体构型环节具备横向贯通潜力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