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经济日报:个人消费借贷莫贪多】 文章称,个人消费贷款政策虽好,但个人在申请贷款时不可贪多,应坚持按实际消费需求申请贷款,不可将贷款用于非必要消费,更不可小马拉大车、过度使用贷款资金让个人面临过度负债风险。个人过度借贷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需要格外重视。借款人过度借贷后,财务状况稍有波动就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风险隐患。甚至可能诱发恶意逃废债、暴力催收以及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等社会问题。
07:27
OpenAI计划今年完成成为盈利性公司的转变。软银对OpenAI的投资将部分取决于OpenAI的重组。
07:27
【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 打击黄牛和乱收费行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一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打击票务经纪人等中间商哄抬票价和其他剥削行为,呼吁加强对消费者保护和税法的执行力度。这项新行政令旨在打击高票价,矛头指向那些使用机器人程序抢购最热门活动的票面价值门票并高价转售的专业票务经纪人。特朗普在签署该行政令时,身旁是音乐家基德-洛克(Kid Rock)。“任何在过去十年,也许是20年里买过演唱会门票的人,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如何,都知道这是一个难题”,基德-洛克说。他说,机器人程序“会抢走所有你想去看的热门演出的好票,然后立即重新上架出售”,赚取巨额利润,而这些利润于艺术家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07:26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下跌0.27%,纳斯达克指数期货下跌0.37%。
07:23
【A股公司一季度订单全景扫描:总额增长近七成 新兴产业势头旺】 2025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在订单“季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226家上市公司披露新签订单数量超670个,同比增长44.04%;总金额合计超过5500亿元,同比更是大幅跃升66.83%。其中,中标金额在1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的项目占比约25%。海外市场,30余家公司累计斩获938.05亿元海外订单,同比增幅达58.2%,上市公司的业务版图不断向外拓展,实现新的突破。从上市公司订单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传统基建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海外市场拓展成绩斐然,共同勾勒出一幅产业升级与全球竞合的生动图景。专家分析认为,订单的高增长态势,既反映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也体现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进程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07:21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发展是中印两国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印建交75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回顾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合作前景尤为重要。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国关系虽经历风雨起伏,但总体保持向前发展势头,友好交流合作始终是主流。在金砖、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中印之间的合作展现出独特优势。
07:19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 “好房子”引领房企价值跃迁】 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下称《规范》)。《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规范》结合我国近年来住宅项目建设实践,在对现行住宅标准实施情况评估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提出了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将更加有力支撑城镇住宅高质量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好房子”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升级,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房企推进“好房子”建设的本质是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因而需以新规范为底线、科技为工具、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硬品质+软服务”的双重竞争力。
07:19
【守护老百姓的“看病钱”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累计归集追溯码273.09亿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入88.9万家定点医院药店,占定点医药机构总数的95.6%,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占比92.82%,定点零售药店接入占比98.18%。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正式上线以来,每天已有近50万人次使用该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
07:19
【从“扩大试点”到“加快建立” 长护险织牢民生保障网】 被称为我国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1年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长护险,其中今年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扩大试点”到“加快建立”,长护险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托底民生保障的重要金融工具。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长护险从局部试点迈向全国推广,在帮助失能、失智等人员照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长护险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护理供给不足等挑战也逐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