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证券公司、私募等机构名义,利用荐股、投资等手段,诱使投资者投资的诈骗伎俩,再次沉渣泛起。
近段时间,多地证监局提示冒牌金融机构实施金融诈骗的案例,其中包括假私募、假券商、假软件、假股神等,这些“李鬼”们通过各种渠道诱导投资者下载假APP、交易软件等,唆使投资者转入资金实施诈骗。
对此,多地证监局警示,投资者要通过正规机构参与投资,不在来路不明的APP和交易软件里进行注册操作,不向个人或不明第三方账户转账。
骗子竟盯上了国有金融企业
4月14日,陕西证监局发布了风险提示,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辖区私募机构工作人员,诱导投资者加入股票学习交流群、荐股群,利用假冒的私募机构APP和交易软件,对投资者实施诈骗。
陕西证监局称,不法分子冒用陕西辖区私募机构、高管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和肖像,谎称有“内部渠道”、“能让投资者参与股票拉升赚钱”,引诱投资者加入群聊、直播间。在骗取投资者信任后,假冒私募机构营业执照、印章、法定代表人信息,签订虚假推荐股票合同、收取费用,诈骗投资者钱财。
诱导投资者接收下载由所谓客服以安装包或链接方式发送的假冒的私募机构APP、交易软件,转入资金进行投资。该APP、交易软件中的证券价格波动及证券交易,并非真实交易数据,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一定金额的“收益”或“返利”,一旦投资者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并被不法分子拉黑,且假冒App、交易软件无法登录。有的不法分子还以“公司制度规定”“审核失败”“服务暂停”“未完成任务”等作为无法提现的理由,要求投资者再次充钱,继续实施诈骗。
陕西证监局提醒,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实施诈骗,流窜作案甚至藏身境外,当投资者被骗后,很难找到诈骗人员追回被骗资金。
广大投资者要明辨真伪,务必通过正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投资,审慎核实对方机构业务资质及业务人员身份,不接受陌生电话推荐股票、加入荐股群的邀请;不轻信对方提供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信息;不听信他人宣传通过扫码或点击链接随意下载,不在来路不明的APP和交易软件里进行注册操作;不向个人或不明第三方账户转账。
戳破“李鬼”券商的行骗伎俩
无独有偶,就在上个月,湖北证监局也提示,警惕不法分子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诈骗风险。该局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假冒的证券公司APP和交易软件,诱导投资者加入聊天群、荐股群等方式,对投资者实施诈骗。
银河证券3月28日声明称,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冒该公司及员工名义,诱导投资者下载假冒APP,从事非法证券交易活动。涉事假冒APP为“银河e智富”APP。
银河证券称,从未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个人或者机构进行投资者招揽、服务活动。任何假冒该公司名义设立网站、微信、客服热线等行为,均属非法证券活动。任何以我公司及工作人员费用清退、名义荐股、提供内幕消息、配资等为由开展投资咨询服务,收取会员费、充值、汇款、承诺收益、盈利分成等行为,均属违法行为。
据了解,“李鬼”券商的行骗模式可概括为三步:
一是在网络平台直播荐股,通过邮寄仿造的证券公司礼品等方式骗取投资者信任;
二是诱导投资者下载隐私加密社交软件,并加入聊天群,向投资者发送仿冒的证券公司网站链接和APP;
三是假冒证券公司高管或员工,以承诺保本保收益、余额包销、盘后夜间优先委托、投资收益分成等方式,诱导投资者开立资管账户、大宗交易账户、内部股权交易账户等,从事“追板”“打板”等虚假交易行为。
这些虚假的证券软件会模拟券商正常交易软件的界面,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但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真假软件在细节上是不同的,“比如说页面切换时假软件会出现卡顿、侧边拉条有明显差异等。
河南证监局于4月7日发布的防非宣传—抵制非法机构宣传海报中也提示:切勿盲目相信“投资专家”社交媒体中所谓“周易预测”“股神”的投资建议,切勿轻信“限时抢购”“转板上市后股价翻X倍”等信息,以免遭受财产损失。